海丝名城,古城泉州。一砖一瓦凝聚历史,一草一木皆是故事。
历史的记忆需要被守护和传承。2020年4月,泉州市鲤城区人民法院海丝史迹保护巡回法庭(以下简称“海丝法庭”)揭牌设立。三年多来,海丝法庭围绕历史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持续发力,在悠悠古韵中谱写法意新声,擦亮泉州“历史文化名城”和“世遗城市”名片。日前,泉州市首届“新时代法治先锋”评选活动结果揭晓,海丝法庭榜上有名。
“专业化”审判
织密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网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泉州拥有数量众多的文化遗产。人民法院如何发挥司法职能,守护海丝历史文化的“根”与“魂”,让千古文化在新时代再展芳华?海丝法庭用“专业化”审判来作答。
根据泉州中院的指定管辖,海丝法庭跨区划集中审理泉州市涉及文物资源、文化遗产的刑事、民事、行政、执行案件。鲤城法院选派刑事、民事、行政、执行业务骨干,组成海丝史迹保护合议庭,开展“三审合一”复合型审判。
为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鲤城法院还聘任12名“海丝史迹司法保护特邀专家”和3名专家陪审员,发挥其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专业智囊团作用,为案件事实审查、纠纷调解、审判效果强化提供专业意见与建议。
在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元寺诉邻居刘某涉文物相邻权纠纷一案时,为了更好地化解纠纷,海丝法庭负责人郭昕婕邀请专家陪审员泉州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二大队负责人、文物执法专家吴志诚一起参与调解,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不到一个月,刘某就自动履行了调解协议,千年古刹得到有效保护。
该案的妥善化解,是海丝法庭立足审判职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缩影。据统计,2020年以来,海丝法庭共审、执结涉文化遗产案件42件。
“精准化”服务
筑起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墙
六胜塔、江口码头、洛阳桥、德化窑址……在海丝法庭,可以看到一个柜子整齐陈列着各个文化遗产点的司法保护档案。
如何让文化遗产既“留”得住,更“活”起来?海丝法庭为泉州市22个文化遗产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特色司法保护档案,将文物保护状况、涉法涉诉情况整理立档。对文物开展法律风险评估,区分红、橙、黄、绿四种风险等级,针对性提出保护措施。作为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积极总结涉文化遗产、文物资源案件的审判经验,向市人大提出立法建议30余条。
同时,依托该院与泉州市文旅局挂牌成立的“文化遗产法治守护基地”,联合开展定期联合巡查和走访,了解司法服务需求,合力解决海丝史迹等文化遗产、文物资源保护过程中发生的纠纷。与泉州市文旅局建立日常联络机制,定期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研讨沙龙等活动,为泉州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特色化”普法
奏响爱遗护遗法治最强音
“法官姐姐,如果我家地下挖到文物,我能自己留着吗?”在海丝法庭的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前来研学的小朋友们提出一个个有趣的问题,讲解员林阮蓉微笑着逐一解答他们的疑问。
这是在海丝法庭经常见到的一幕,也是法庭在寓教于乐中宣传普及泉州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生动写照。
保护文化遗产,需要公正司法与普法宣传“两手抓”。海丝法庭积极依托全国法院首家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开展系列特色普法教育宣传活动,并编纂《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文件选编》、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展馆折页手册等,向游客进行赠阅。
为讲好文化遗产司法保护故事,海丝法庭还拍摄《“泉”在这“鲤”》世遗普法短视频,与泉州中院联合发布《泉州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白皮书》,与文旅局、检察院、公安局等部门举办文化遗产保护联动宣传活动,开展文化遗产司法保护相关直播活动等,用司法力量传播古城新语。
“一砖一瓦,承载千年印记。一点一滴,我们矢志不渝。以荣誉为起点,向未来再出发,我们将始终秉承热爱与执着,用法治力量让泉州这座千年古城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海丝法庭负责人郭昕婕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