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深悟透守初心,细照笃行担使命。党的二十大以来,南安法院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立足地域文化,锚定品牌优势,深入开展“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一庭一品牌”创建活动,锻造具有时代特征、富有地方特色的法庭品牌,谱写出情系百姓、服务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篇章,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成果转化为履责担当的实际行动。
打造“红色法庭”
提升治理实效
“通过今天的参观学习,既领略了叶飞将军的英雄事迹,又近距离感受了司法的庄严,真的是收获满满。”近日,诗山中心小学燕山校区小记者们来到诗山法庭开展红色法治研学活动,一名参加法治研学的小记者写下了这样的心得体会。
这只是诗山法庭创新开展红色法治宣传的一个缩影。2022年,诗山法庭创新依托泉州华侨革命历史博物馆、眉山三凌村苦湖突围战遗址等“红色名片”,把红色文化教育阵地建到了法庭内,利用红色文化展板展示、法治书法作品等方式,全面展示司法服务、矛盾调解、巡回审判等法庭工作,以具象化的方式升级群众法治体验,打造有故事、有记忆、有温度的红色法治教育新阵地。
在红色资源的滋养下,诗山法庭先后在辖区村(社区)设立5个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工作室内放置法律、党史、调解等书刊,供当事人和群众学习,定期组织开展红色法治宣传讲座、法律咨询活动等,营造红色调解文化氛围。积极对接辖区各所中小学,法庭干警受聘为法治副校长,开展送法进校园,举办“未成年人法庭开放日”专场活动,推动法治教育与红色文化教育相融合。
南安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片红色热土。2022年以来,身处红色热土的南安法院探索打造红色文化与法治文化相结合的新路径,“红色法庭”应运而生。据统计,2022年,该院全年案件调撤率达41.99%,同比上升4.61%,案访比逐年下降,为助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注入“红色”动力。
打造“蓝色法庭”
满足司法需求
“法官,太感谢你了,网上调解真是既方便又高效,让我们节约了大量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我已经收到被告的还款了。”1月9日上午,英都法庭庭长黄建森在法庭等待被告的到来,准备开庭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但预定的开庭时间过了,被告却迟迟未到庭参加庭审。为保障当事人正常参与诉讼的权利,黄建森与案件当事人分别添加了微信,并通过微信视频方式对双方当事人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调解工作,促使双方就还款金额及时间达成协议,被告当即将涉案款支付给了原告。
英都法庭辖区英都镇是阀门产业名镇,素有“天下阀门一片洪”的美誉,经商氛围浓厚。经济繁荣的同时,纠纷也逐渐增多。英都法庭围绕“创特色、促治理、助振兴”的工作目标,着力在“小法庭”上做“大文章”。依托该院自主研发的“智慧诉服平台”和法商e动平台等载体,建立“蓝色+科技”诉讼服务新模式,当事人“足不出户”“零跑腿”就可以实现导诉、立案、保全、庭审网上办等诉讼事项;推出法庭微信号,创建“庭村微信联络群”,法庭全体人员、各村村干部、调解员等多元力量均在其中,构建“1+N”的网格化架构,加大法庭与辖区村(社区)的沟通衔接。
2022年,南安法院不断领悟新思想、探索新思路、出台新举措,多维度打造“蓝色法庭”,为群众提供线上与线下结合、形式多样、快速便捷的指尖诉讼和掌上办案,诉源治理成效明显,新收案件同比下降5.4%,万人成讼率全省最低。
打造“古色法庭”
共创文明乡风
如何构建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养成文明和谐新风尚,有力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一直是南安法院努力前行的方向。
为此,扎根侨乡的梅山法庭,深入挖掘李光前先生“济世益群”的高尚精神,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并通过选取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赡养抚养、高价彩礼、邻里侵权等典型案件,精心讲好巡回审判“公开课”、法律讲座“分享课”、普法宣传“日常课”,让乡村“美起来”。
梅山法庭还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的乡贤文化注入到“古色法庭”创建工作中,发动有威望、有品行、有热情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参与法庭调解工作,提炼出一套“斗阵来讲古”调解法,通过“围圆桌”“喝喝茶”等方式,帮助辖区群众快速化解矛盾纠纷。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2022年,南安法院以强基导向为目标,因地制宜构建“古色法庭”延伸服务模式,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与平安建设共进,法治素质与淳朴民风同升。
逐光前行,踔厉奋发。下一步,南安法院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开创人民法庭规范化建设工作新局面,以司法力量守护一方水土,奋力书写司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