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湧,男,汉族,中共党员,法律硕士学位,现任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四级高级法官。获评首届省、市审判业务专家,被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联合授予第二届省“法学英才”提名奖,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第四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
“集美法院这一沃土,极大地滋养了我。我认为自己不仅是一名法官,更是经验丰富的民商事法官身边的聆听者及转述者,我相信通过对每一个疑难复杂案件千锤百炼的锻造,定能实现公平与正义。”
“行路要做到‘缓步走、持续地、精致地’”。这是黄湧为集美法院团刊《知行》所写的一句话。一路走来,他始终秉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初心,承办大量疑难复杂案件,为当事人送去司法温暖,案件质效获业界充分肯定,曾获得第四届“全国审判业务专家”“全国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第二届省“法学英才”提名奖等多项荣誉。
这位来自集美法院的基层优秀法官代表,正是靠着一颗正义之心和努力钻研的“工匠精神”,近30年来,他日复一日坚守在办案的第一线,用责任和担当守护着公平正义,用真心诚心对待每一位当事人。
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法官作者”
1993年,黄湧从福建林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被分配到了建阳市法院刑一庭工作,面对纷繁复杂的法律世界,他感到无所适从。但他身上有着闽北人踏实有韧性爱琢磨的冲劲,他将压力转化为求学的动力,全心扑在法律知识的学习上,在审判实践中用心向法官师傅们请教学习……最终凭着勤勉求学的精神,实现从法学领域的“门外汉”到法律领域的“业务通”这一惊艳蜕变。
2010年,黄湧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民事法官在审判工作中有两大困惑与痛点,“一是处理繁杂的诉讼材料,二是担忧诉讼对抗的凌乱。”爱琢磨的他开始思索,能否找到一种招简功深的办法将纷乱的案件材料串联起来呢?
为此,他和同事选取了100件复杂民商事案件进行调研,他们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实践中缺少指导争点归纳工作的一般法则。
在之后近十年的时间里,黄湧咬定争点归纳这一核心问题不放松,潜心钻研,撰写出13篇系列论文发表在国家核心期刊及最高人民法院刊物,出版《民事审判争点归纳——技术分析与综合运用》专著,系统提出争点中心型审判方法与庭审、判决书模式,促进集美法院民商事审裁方式精简化改革,该项改革还在全市法院得到推广。
从业近30年来,他承办的案件未出现错案,调解率近60%,案件质效得到业界的肯定,多篇案例被评为厦门市十大精品案件、厦门法院“十大优秀案件”、最高法院案例分析优秀奖。
传递司法温度的群众“贴心人”
参天之木有其根,怀山之水有其源。黄湧认为,法官不仅仅是一个职业,他的根与源在于群众,法律是庄严的,而司法却是有温度的。
在承办兰某等305人诉厦门某公司劳动争议案件中,面对劳动者未与公司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公司否认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况,黄湧没有就案办案,而是在庭审中认真倾听工人们的陈述,耐心释法析理,在庭后积极开展调查,查核考勤与财务资料,将相关证据组成证据锁链,依法认定公司与劳动者之间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最终判令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公司赔偿305名工人的全部经济补偿金,真正帮助陷入困境的当事人解决了实际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司法温情。
“我院法官年人均结案达到300余件,审判任务极其繁重。我发现在民事庭审中,法官与当事人沟通时,更多强调用理性来解决问题,从而忽略了让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暖和更多人文关怀。”针对这一问题,黄湧组织开展“集法君说庭审”“说程序”“以案说(民法)典”活动,致力于塑造“理性+温暖”的庭审,在提升法官理性能力的同时,也让当事人感受到了法官的善意。
该项研讨活动至今已举办13场,通过庭审复盘模式,对外邀请高校教师、上级法院资深法官、律师界代表,大家一起坐下来对典型庭审视频片段展开讨论,受教人员近千人次,同时还印制了《庭审复盘培训教程》,帮助更多法官将司法温暖带给当事人。
百舸争流中勇于创新的“奋楫者”
在黄湧看来,司法具有保护创新职能的光荣使命。他不仅是一位专家型、服务型法官,还是一位创新型法官。
为推进民商事诉讼繁简分流试点改革,黄湧与团队完善“法律魔方”要素审理平台开发,主要改革项目成效在全市法院居于前列。为构建集美区优质营商环境,黄湧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带领团队发布全省首份《中小投资者风险防范审判白皮书》,以典型案例提示企业风险防范,获企业好评。
此外,黄湧参与的团队创新“一体三翼”诉非联动纠纷源头共治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了“法官助理+高校教师”的解纷团队,吸纳20名优等法学生加入法院解纷团队,组建学生法律服务队,服务全区村居,高质量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绩的取得,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好的团队”。对黄湧来说,集美法院这一沃土,极大地滋养了他。黄湧定义自己只是一名民事审判的爱好者,是经验丰富的民商事法官身边的聆听者及转述者,他相信对每一件承办案件都认真打磨、用心审理,定能实现公平与正义,兑现入职法官时在国徽下许下的庄严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