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阳光的橘黄色金针穿过一排树的缝隙,斑斑点点铺洒在福建省闽侯县人民法院三楼的一间小会议室,流转着冬日暖阳的诗意。
恰逢其时,一位制服笔挺、发丝分明的年轻法官迎着阳光走了进来,轻轻拱手作了作揖,眉眼含笑地说:“记者辛苦了。”蓦地,我脑海中闪现出一幅金色的画面,那是向日葵,迎着光,带着笑,向阳开。
他,2013年以来共审结刑事案件389件,其中不少是“涉黑”、非法集资等重大复杂、疑难案件,服判息诉率达到99.3%,审结刑事附带民事案件55件,调解42件,调解到位款近700万元。
他,连续4年承担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重点调研课题,其中一篇调研论文获中国法学会青年法学论坛一等奖。多篇宣传稿件在《人民法院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发表。
他,被先后评为全省法院系统办案标兵、全省法院刑事审判先进个人、全省法院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等,最近又从福建省政法干警中脱颖而出,荣获“福建省十佳政法干警”荣誉称号。
他叫林孔亮,闽侯法院刑事审判庭审判员。
作为一位年仅30出头的“80后”,是怎样的人生契机,使他从一名懵懂青年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是怎样的生活历练,使他坚持克服家庭的困扰,心无旁骛地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又是怎样的内心定力,使他把全部心思和精力放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上,坚守法治的价值追求?
勇于做梦
那颗向日葵的种子,是在林孔亮年幼时就深种下的。
林孔亮出生在福建省平潭县北厝镇北洋乡北洋村,一个海岛上的小村庄。
平潭俗称“海山”,得名于海上之山,又称“海坛” ,东濒台湾海峡,西临海坛海峡,北接长乐海域,南连兴化水道,为全国第五大岛。
在林孔亮幼年时,平潭岛还未大开发。陆海3.5公里的距离,使得平潭岛上的百姓只能依靠轮渡出行,经受风浪的威胁,备受天气与交通落后的折磨……
“你看村头的小施哥哥,读书勤奋认真,考取外地大学啦。小丁姐姐聪明肯干,在省里参与大桥设计啦。”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常常用朴素的价值观来引导林孔亮。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一个播种梦想的位置,他暗暗下决心“长大后也要有所作为”。但对于从事什么职业?林孔亮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林孔亮回忆,是一场场别开生面的闽剧,使他耳濡目染,对正义有了懵懂的认识,心壤中悄悄播撒下“法治”的种子。每当村里的喇叭响起“今晚有戏”的声音,林孔亮总是雀跃而起,扛一把椅子在肩上,跟着人群出发。《曲判记》《林则徐充军》《洪武鞭侯》《秦香莲》……闽剧的剧目他大都看了个遍,看到精彩的地方他也会泪流满面。
1992年1月底,林孔亮的一位堂叔因为打牌与人发生口角,挨了别人一顿拳脚,打人者随后逃之夭夭。因为不能及时获得赔偿,林孔亮的堂叔遭了不少罪。堂婶怨声载道,报怨堂叔不务正业,抱怨打人者不讲道义。林孔亮也有着自己的思考,他想长大要从事一份伸张正义的职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职业定位开始越来越明晰。
1997年10月,刚上高中的林孔亮发现班上存在着以强凌弱、仗势欺人的个别现象。第一时间他就向班主任陈老师报告,并与老师探讨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案,同时吐露了今后从事司法事业的想法,受到了陈老师的表扬。
2000年9月,林孔亮考进了江西财经大学法律系,学习刑法专业。林孔亮珍惜时间,手不释卷的习惯让很多同学刮目相看。一到周末,林孔亮就一头扎进书店,忘记吃饭是常有的事。有时遇到喜爱的书,他就用省下的伙食费购买,甚至拧亮手电筒,在被窝里通宵达旦阅读。由于长时间用眼过度,他近视眼镜度数越来越深。凭借着博学,林孔亮一直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并多次获得奖学金。
2004年本科毕业后,林孔亮进入一家企业工作。只是每次向人提起自己法律专业毕业的背景时,他发现常常有人打量后问他:“那你是个法官喽?”
2006年林孔亮重返母校,攻读硕士学位。再次深造的理由已是精准定位“我要当法官!当有尊荣感的法官!”
2007年7月,作为硕士团的组织者,林孔亮参加了学校博士团、硕士团对江西珍视明公司经济指标、人力资源、法律事务的联合评估。其间,该企业中许多员工爱岗敬业的言行、认真负责的精神,让林孔亮深受教育。直到今天,他还念念不忘这样的社会实践对他职业态度的树立极有助益。
迈入法院大门前的点点滴滴,轻轻叩开了林孔亮的心扉,由浅至深,种下了一颗“法治”的种子,向着“法治的春天”生根。
敢于追梦
2009年研究生毕业后,林孔亮旋即选调进入闽侯法院工作,先是白沙人民法庭,不久后调到闽侯法院刑事审判庭。
“还记得年少时的梦吗?”从到法院报到的第一天起,林孔亮就不住地提醒自己要做一名践行党的宗旨、坚守法治精神、捍卫公平正义的人民法官。
站在距离群众最近的地方,他的法治梦想愈发具体:“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他像一朵初放的向日葵,努力朝着这个方向,舒展开所有的叶片,汲取阳光的营养。
行李中那一摞摞厚厚的笔记,被他整整齐齐地码放在了办公室的案头。那是期期不落收看的《今日说法》所浓缩的要点。每期《今日说法》都能在16开大小的笔记本上留下满满的一页。对林孔亮来说,这不仅是一摞十几万字体量的“精神财富”,还是考察他法官技能的“试金石”。
遇到相类似的案件,他会快速检索笔记上的要点、比对类案裁判的结果、查找新修订的法条、倾听资深法官的指导,尽量让自己离精准断案的目标近一点,再近一点。
林孔亮深切地认识到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法官,不能只依赖法律专业知识单兵作战,即要从法学领域纵向深入,亦要从相关门类横向切入。他归结道:“刑事审判要读人更要读心。”
于是,他学习的劲头比学生时代更加疯狂。法律业务、科技文化、心理学、文学……只要与审判业务有关的书,他都如饥似渴地看。书柜上、飘窗下、床屉里,各式书籍琳琅满目。在近千册的藏书中,《人性的弱点》《犯罪心理学》等大多数书,都可见林孔亮用笔触,密密匝匝划动着思考的走向。
《十八怒汉》《大宋提刑官》《白日焰火》……这些影片,也给林孔亮带来做刑事审判的思考:“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实的,审判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地辩证再辩证,挖掘隐性的东西,稍微不注意就会有错案。”
梦想之旅,从来就不是一路坦途,一帆风顺。其时,林孔亮还是一名书记员。某个诈骗案件的被害人情绪激动地到法院反映情况,认为被告人既然还不了钱,就要加重刑罚。林孔亮自告奋勇礼貌地接待了他,清晰流利地把判决依据的法条一一背了出来。自认为有理有据的“释法”可让当事人心服口服,未曾想,一段时间之后被害人再次来到法院,指责林孔亮并未讲清楚相关法条,让他白走了弯路,闹得更凶了。
林孔亮领着被害人来到庭长办公室,只是短短的一刻钟,在庭长的劝解下,当事人的怒火平息了,案件竟然也平息了。反复揣摩庭长释疑解惑时情与法的交融,林孔亮开始反思自己就法条说法条,就案件说案件的弊病。
“面对当事人,不可忽视语言的温度,一定要真正的走心。”经过庭长的传帮带,林孔亮心情不再那么郁结,反而庆幸自己有所顿悟。
在向自己心目中的“人民法官”的进阶中,林孔亮为自己划定了高标准的基线。
林孔亮刚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时,审理过一起交通肇事案件,200多名被害人家属乘坐多辆大巴车而来,围住法院。林孔亮通过一番和风细雨的说理释法、答疑解惑,当事人终于平静了下来。
林孔亮坦言,基层法官要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时时处处为群众着想,落实和满足群众的合法利益和合理诉求,多用平实的、亲近的、易懂的话语与群众交流,别说、少说官话、套话。对群众表达的要求,坚持认真倾听,合理的要肯定和支持,不合理的要做安抚解释。
他坚信“每段经历都会使人成长,每个过程都是有益滋养”。只要面朝太阳的方向,紧揣最初的梦想,方寸不会乱,梦想不会散,那朵用心成长的向日葵终会向着“法治”艳阳绚丽绽放。
勤于圆梦
评判一个人成熟的标准,应该是行事独立,年龄达到法定的18周岁;评判一名法官成熟的标准,应该是独立办案,结案率高,错案率低,能办新类型案件、疑难复杂案件。
2011年,经过法院3年工作磨砺的林孔亮迅速成熟起来,开始独立办案,年均结案量近200件,无一错案。尽管有人利益诱惑甚至威胁恐吓,但他从未因人熟而徇私舞弊,因势众而畏缩胆怯,因利多而迷失自我。
“他是审判业务能手、调研宣传主力,他是我们离不开的好帮手。”闽侯法院副院长、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庭长、副庭长……曾经传帮带过林孔亮的指导法官们,都对林孔亮的工作表现不吝赞誉之词。
林孔亮深知,作为一名刑事法官,他的裁判关乎被告人的切身利益,为此,他对审理的每一起案件,总是不厌其烦地核实证据,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量刑准确,判决公正。
2011年,林孔亮主审一起检察院以“盗窃罪”提起公诉的案件。公诉人指控,被告人借口手机没有电,向受害人借电话后,一边拨打一边往偏僻走,算准时机跳上同伙租好的汽车逃跑,符合盗窃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的构成要件。林孔亮经过反复阅卷,认为本案应定性为抢劫罪。改变定性后,被告人因判决结果较检察院量刑建议重而上诉。最终福州中院维持了林孔亮作出的一审判决。
2013年,林孔亮主审一起非法经营贩卖私盐的案件,审理过程中林孔亮认为证据有缺陷,经过补充侦查确实无法定罪,依法作出无罪判决。注重细节,已然成为林孔亮的习惯,成为他主持公正的必要一环。
面对新型案件、疑难案件,林孔亮更是自我加压,精细、周全、投入到极致。
2014年,林孔亮审理了一起谭某受贿案。原为某局领导的谭某,将信息告知朋友,由他们围标、中标获得并开始运作相关项目。
与其他案件中“入干股”的违法行为不同,谭某在该案中有一定金额的出资,而“两高”司法解释中只对受贿中收受干股作出规定,出资的这部分金额,要如何判定呢?经过彻夜思考,并请教资深老法官后,林孔亮的思路渐渐清晰。
判决书中说理的部分,林孔亮写得很细,结合案情,有理有据地一一回应辩护意见,妥善审结了该案。
林孔亮追求的是他所作出的每一份裁判、书写的每一份文书都能经得起审视,力争使每件案件都能成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铁案。为了这份追求,林孔亮和家人都付出了很多。
闽侯法院副院长杨婷记忆犹新,2015年12月的一天林孔亮主审一件大要案,整个庭审从早晨8时30分延续到23时30分。就在开庭的前一天,林孔亮还发着高烧。
庭长王晓东反复提及,2015年10月的一天,林孔亮奔赴杭州调查取证,为控制开支住进了条件简陋的经济型宾馆。深夜,一边思考一边行走的他,被过道里堆放的桌椅绊了一跤,牙齿磕在椅角上,断了三颗。
同事们津津乐道,林孔亮妻子长期以来对他工作的支持。他与妻子是研究生班的同学,毕业后原籍湖南的妻子随他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福州。在“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节奏中,林孔亮难免疏忽了家庭。妻子常常调侃他“再不回来儿子都不认识你了”。
实际上在金融单位工作的妻子也很忙,儿子上的幼儿园离林孔亮所在的闽侯法院距离更近,但林孔亮就是走不开。他的妻子只能每天自己开车从福州市城区的北面,过跨江大道到达城区的南面接儿子,有时遇上堵车,就不能及时赶到。许多次,儿子以为父母不要他了,号啕大哭。
一次儿子问林孔亮为什么不能接送他,林孔亮答:“我是一名法官,要审判很多小偷。”儿子追问:“是上回偷我们家电动车的小偷么?”林孔亮答:“对,包括那个小偷。”儿子高兴地笑了。想起儿子赞许的目光,林孔亮倍感欣慰。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向日葵的花语是忠诚、敬意。太阳对于向日葵犹如法治对于林孔亮。向日葵用饱满而纯粹的金黄,铺就底色,林孔亮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理想,书写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