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想到,我一个陪审员也能同法官一样受到表彰!这是对我陪审工作的肯定,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做好工作。”日前,被评为“涵江区人民法院优秀人民陪审员”的姚勇松拿着荣誉证书兴奋地说。
据姚勇松介绍,他是通过莆田市涵江区法院的“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考核后,成为陪审员的。“陪审员虽然不是法官,但法官会征求我们的意见,所以一定要负责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姚勇松说。
而为了提高陪审员业务能力和政治素养,涵江区法院每年都要组织人民陪审员学习《涵法视窗》、《法院工作年册》等法律书籍。同时,该院的陪审员还要参加各种业务知识培训,前往省、市法院参加人民陪审员业务进修等等。
“我都不记得自己参加过多少次的培训、交流和座谈会了。”同是陪审员的林少聪指着办公室里厚厚的一大捆笔记本乐呵呵地说,“这些笔记、摘要都是我在参加培训时和学员一起探讨、向法律专家虚心求教整理出来的‘精华’!”
在一起合同纠纷案件的庭审中,原是有着良好合作关系的双方,只因一次供应的原料质量有缺陷而发生纠纷,最后反目为仇。法庭上,双方各不相让,争得面红耳赤,敲桌擂椅、几乎赤膊相向。
面对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人民陪审员罗志斌配合主审法官庭前调解、庭上调解、庭下调解,苦口婆心地反复做当事人思想工作:“和气生财,做生意不容易,你们合作了这么多年,不能因为一次的失误就放弃了这样的合作伙伴……”入情入理的劝解,终于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达成了和解协议。
“我们的工作可是关乎一个人的自由、名誉乃至生命,必须要负责。”罗志斌说道。在一次对该市交通部门吴某涉嫌受贿案的合议时,陪审员和主审法官对案件的定性、对数额的认定,包括刑期的长短,几经“唇枪舌剑”,足足探讨了3个多小时,最终主审法官采纳了陪审员的意见。“他们是既陪又审,工作非常负责任。”主审法官评价到。
据了解,涵江区法院的矛盾纠纷绝大多数是民商事案件,人民陪审员来自涵江本地,熟悉当地社情民意,更容易在情感上获得当事人的认同,大大地提高化解矛盾纠纷的成功率。
法律既严肃,又充满温情。法律是理性的,但它在实践中又面临感性与人情。陪审员有时也会碰到熟人的“关系案”、“人情案”。“虽然我不是法官,但是我一直以法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自己的职业,尊重法律的公正与严谨。”罗志斌说。
有一次在审理一起人身侵权案件时,一方当事人正是罗志斌的熟人,在开庭时有意无意地表现出特别热情。为了确保司法的公正,罗志斌当即向审判长主动申请回避。还有一次,法院确定罗志斌陪审一起涉嫌职务侵占罪案,在得知其中一位被告他亲戚时,罗志斌当即向法院说明后拒绝陪审这起案件。
据统计,陪审员履职以来,涵江法院共组织人民陪审员参与合议庭审理案件432件,陪审率达100%,有效提升了案件质效,同时也提升了司法公信力,在社会上产生良好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