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当前位置: 首页 > 地方频道专栏
中秋(散文)
分享到:
作者:连城法院 林子龙  发布时间:2014-01-27 15:54:59 打印 字号: | |
  从来没有哪个传统节日能像中秋一样让中国诗人迸发出如此大的火花,留下如此多的千古佳句。或许是那一轮盈月给人太多的遐想,寄予了缠绵的相思,勾勒出无限的乡愁。能赋予月亮这么多的情愫,中国人在世界上独一无二。这也难怪,中国五千年文明,万古长河,一路绵延,文化的烂漫和自信是渗透在骨子里的。一个中秋节,那么多精致的节俗和应景的诗赋唱和,中国人营造的想象世界,比之奥林波斯山上诸神,更绚丽、更精细。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广寒宫里,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向西倾斜,启明星也隐没在夜空中,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高洁清静,然而夜夜碧海青天,唯烛影和屏风相伴,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可是她却给世人留下了一段最为美丽动人的传说,给中秋抹上了一笔神秘色彩。从此,“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广为流传,世代相传的神话里传承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魅力。面对人世间万家团圆,月宫中的嫦娥是否正舒展着广袖,为凡人清歌一曲翩翩曼舞呢?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念着东坡这首《水调歌头》,思绪早已径自穿越回千百年前,想象着东坡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的画面,幽幽迷醉。那时候,东坡何等雅兴,端着酒杯在月色下举杯豪饮,通宵达旦,在中秋之夜,大醉中借着皎洁明月,挥笔洒墨,铁画银钩,留下豪迈诗篇。你听,词人的心声,他说,月洒清辉,照遍了万千华美的亭台楼阁,在灯火阑珊的月夜下,又悄悄潜落入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入眠的人儿。月儿是那么圆,本不该生恨,可是那些别离的人们却只能独守月夜,那是怎样一种落寞?“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不能享受与家人同乐的人,只能将那一腔满满的思念寄托于那一轮清冷之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故乡的明月是最温馨的,它像母亲的呵护,一丝一缕尽心竭力地照顾着远离故乡的游子。在外漂泊的人啊,你们是否在望着广袤苍穹,高空明月,想着亲人们正在桌前把盏言欢,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他们正欣赏着皓然盈空的圆月,伴着谈谈的桂花香,陶醉在喧嚣尘世中最美妙的时刻。此时,寂寞涌上心头,方明白故乡才是自己心灵深处永远的归宿。

  “千古中秋悲明月,一袭相思话团圆。”中秋象征着团圆,古今的人们,早已习惯了将满满的思念与祝福对月倾诉,遥寄给自己牵挂的故乡。其实,阴晴圆缺,月本无心,有心悲欢的,依然是人。中秋的圆月,被一厢情愿的人们赋予了自己悲欢离合的感情色彩。无论如何,那一轮明月承载了太多的厚望,无论天涯海角,有月光照耀的地方,我们同观一轮明月,虽人隔千里,息息相通的心,却是圆如满月。

  中秋是一种情怀,它以别样的风韵,赋予人们多少相思情愁;中秋是一个驿站,让那些在人生旅途奔波的人们休憩停留;中秋是用思念叠成的素笺,别在那深邃的空中,供人们吟咏、咀嚼;中秋是用牵挂做成的月饼,摆在那精致的盘子里,供人们掂量、品尝。守望在家里的人们把岁月一点一点收集起来,丰满成一个佳节。然后,将思念斟满,将牵挂擦亮,将希望燃起,在那月亮渐圆的时候,等待远方归来的亲人,围坐在月光之下,其乐融融,将中秋之夜点燃。
来源:中国法院网龙岩频道
责任编辑:福建高院网站管理员
联系我们
  • 地址: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
  • 邮编:350003
  • Email:fjfy@chinacour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