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平是建宁县人民法院法官,在今年一月份的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中,获得半程马拉松比赛第16名。
从单纯健身走向挑战自我
和大多数人一样,年轻的郑玉平很少参加体育锻炼。1998年,姐姐对郑玉平说,身体好,什么都好,一定要加强锻炼。郑玉平也觉得,自己的身体似乎差了很多,于是听从了姐姐的建议,开始跑步锻炼。
终归是一时兴起,不能每天坚持,经常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尽管这样,但郑玉平还是认识了不少跑步健身的朋友,断断续续坚持了下来。
2004年9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55周年,建宁县政法系统组织了一次环城跑比赛,43岁的郑玉平从中脱颖而出,轻松取得第一名。郑玉平知道,这是自己多年来参加体育锻炼的结果,于是坚定信心,一定要把跑步锻炼坚持到底。
跑步是一项极其枯燥的运动。刚开始,郑玉平在学校的操场上绕圈跑,从半个小时延长到一个小时,跑得头都晕了。如何让这项枯燥的运动增加点趣味?郑玉平开始绕城跑,后来又逐渐跑上公路。尽管跑步时挥汗如雨,但跑完以后,浑身舒坦,精神特别好。一时间,只要不下雨,跑步成了郑玉平每天雷打不动的运动项目,对跑步似乎“上瘾”了。时间一长,身体锻练得相当棒,这么多年来,连感冒也不曾找上郑玉平。
2003年,厦门举办第一届国际马拉松比赛时,郑玉平就开始关注这个赛事,他了解到,厦门马拉松共设四个项目,分别是5公里、10公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由于项目设置合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体育运动员和长跑爱好者参加。郑玉平决定挑战一下自我,仔细分析后,他瞄准了半程马拉松这个项目,路程21.0975公里,郑玉平觉得,自己应该能跑下来。
从2005年开始,郑玉平就准备参赛,但由于种种原因,不得不放弃。2008年,郑玉平决定,无论如何,一定要参加2009年的赛事。县里有几位长跑爱好者听说后,也准备一起参加,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从崎岖山道跑向国际赛场
为了达到目标,郑玉平加强了长跑的强度与密度。从5公里增加到10公里,再增加到20公里;原来五天跑一次20公里,后来三天跑一次……时间一长,脚 板受不了了,郑玉平估计是鞋子的问题,于是又花了几百元,买了一双专业的长跑鞋,果然更舒服了。
为了达到运动量,郑玉平顺着公路练习,但路上车流量多,灰尘大,不是很适合。经过寻找,郑玉平找到了一条适合锻炼的跑道:一个叫艾阳的小村庄,地处偏僻,路上没什么车辆,12公里路程有8公里是上坡,正好锻炼体力。
沙石小路,树影迷离。从春到冬,每天早晨,艾阳村村民总能看到郑玉平跑步的身影,渐渐熟悉起来的村民见到郑玉平,总要关切地问一声:“跑这么远,不累?”
经过练习,郑玉平半程马拉松的用时稳定在2小时左右。10月9日,他向组委会提出报名申请被批准,而其他几位长跑爱好者则由于报名时间晚了些,名额已满,只好遗憾地失去了这次机会,郑玉平则成为建宁县参加厦门国际马拉松比赛的第一人。
2009年1月3日上午8时,厦门国际会展中心,四个项目共计3.2万人的长跑队伍准备出发。郑玉平参加的半程马拉松共有选手7000名,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出发的队伍几百米长,因为第一次参加这种国际性的比赛,郑玉平不熟悉流程,耽误了不少时间,穿着5445号的参赛服排在队伍的最末端。
随着清脆的发令枪响,运动员们如潮水般向前奔涌而去。人太多,怕挤伤碰伤,郑玉平前两三公里跑得很累,直到后来逐渐拉开了距离。
道路两旁是自发赶来的啦啦队,举着标语,打着小国旗,令郑玉平浑身热血沸腾,步伐不由地加快了些,感觉比平时要快许多。到15公里处时,郑玉平突然觉得右脚脚趾有些刺痛,可能是与鞋子磨擦所致。当他正想放慢速度时,一位老者从他身边超越过去,一手举着奥运火炬,一手扬着小国旗,赤着脚,精神抖擞。这让郑玉平精神倍增,顾不得脚上的刺痛,迎头赶上。最后200米冲刺,在观众的呐喊声中,郑玉平连续超越4名运动员,以1小时46分的成绩排名16。
“明年还要去!”郑玉平说,不在乎拿什么名次,关键是挑战自我。